source: 科学网
3月27日的《科学》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re You Ready to Become a Number?”的新闻聚焦,介绍给世界上每个研究者发身份证号的尝试。全文见:
3月27日的《科学》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re You Ready to Become a Number?”的新闻聚焦,介绍给世界上每个研究者发身份证号的尝试。全文见:
使用文献数据库比如ISIWeb_of_Knowledge(前身是SCI)、PubMed做作者检索时,如果 作者的名字比较常见,比如John Smith,会检索出上千篇文章。中国人名字用拼音罗马化后,这个问题尤为严重,不同的人名变成同一种拼写,比如Wang Hong 至少拼20个不同的名字,包括王宏、王洪、王红、王鸿、王虹、王弘、王泓、王蕻、王荭、王竑,还有汪宏、汪洪、汪红、汪鸿、汪虹、汪弘、汪泓、汪蕻、汪 荭、汪竑等。中文名字用拼音写还有姓和名混淆的问题,Wang Hong也可能是洪旺。
出版进入数码时代后,每篇文章现在都有DOI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见http://www.doi.org/ ),上面提到的新闻聚焦的DOI是10.1126/science.323.5922.1662
为什么不给研究者建立唯一的身份证号呢?ResearcherID就是一个这样的尝试。有兴趣的人可以到下面的网站注册一个ResearcherID:
注册ResearcherID后,可以将数据库中作者本人用不同的名字发表的论文收集到一起,也能看到自己文章的总引用数和h因子等Citation Metrics。
用ResearcherID的用户界面查lastname=hao, firstname=x,因为我还没有注册,所以没有查到自己。查到的两位研究者是Xiaoyi Hao (ResearcherID=C-4131-2008) 和Xinjiang Hao (ResearcherID=A-1891-2009),后者曾用X. Hao和X.J. Hao发表过文章,现在都收集到一起,他的Publication List和Citation Metrics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