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Lie to me》:别对我撒谎

source:here

原文载于《南方人物周刊》
最近风靡全球的剧集《千谎百计》(《Lie to me》)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测谎专家卡尔·莱特曼(Cal Leightman)是善于辨别谎言的高手:眉间的一皱或是嘴唇一瘪,在他眼中都是对方内心活动的流露。他比测谎仪更精确,任何人任何事在他面前都无法隐瞒……莱特曼的原形,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在加利福尼亚医学院研究人类的欺骗行为已逾40年。他每年都要向数以百计的机场警卫系统,反恐机构,外交官员和来自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的人员传授“辨谎”的策略。在现实生活中,艾克曼和他的同事们正穿梭在人群之中,甄辨那些真实或虚伪的面孔。

测谎仪是靠不住的

《千谎百计》里面,莱特曼的杀手锏是使用镇定剂,让谎言在测谎仪眼皮底下通过。测谎仪的确越来越被发现是靠不住的。最近,德克萨斯州基督教大学的查尔斯·邦德(Charles Bod)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贝拉·德保罗(Bella DePaulo)完成了一项对253个测谎仪案例的元分析,结果这数百个样本的平均准确率仅有53%——和胡乱猜测的概率差不多。

测谎仪的失宠是意料当中的事情。传统的测谎仪(Polygraph test)基于人体的生理反应进行测量,但撒谎并不存在可证实的独特的生理反应。这样,用其他手段改变生理状况,就很容易像莱特曼一样躲过测谎仪的检验。因此,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已经提请撤销测谎仪在国防事务中的使用,这项议案的的负责人正是艾克曼。这也不是第一次对测谎仪的质疑了,早在10年前,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判定军事法庭不再接收由测谎仪提供的证据,需要出示更具有科学检测效力的测试结果。

你的表情出卖了你的心

摒弃了测谎仪,人们将目光投向更为实证的表情分析技术。弗吉尼亚大学的博士生温迪·莫里斯(Wendy Morris) 和德保罗博士对法庭欺骗行为诊断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谎言的蛛丝马迹:当人们扯谎时,瞳孔通常放大,预示着紧张和高度集中的注意。此外,说谎者会因为紧张而 提高说话的声调,并紧闭双唇。不过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说谎者不会表现出惴惴不安的样子,也没有眨眼或坐立不安的姿态。只有在巨大赌注的驱动下,他们 才会不敢正视他人的的注视,以免暴露了自己的内心。

还记得《千谎百计》里最酷的微表情训练?艾克曼最傲人的成果就是他1978年发布的面孔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FACS其中综合了声音和语言测量。小于1/5时间内出现的“微表情(micro-expression)”被看作是人们无意中泄露的表情讯号,特别是平时难以察觉的愤怒和羞愧,都可以通过“微表情”检测捕捉到。不过“微表情”并非总意味着谎言,有时无辜的人也可能表现出负罪的表情。这套系统对表情的捕捉准确率已达到90%,并且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

谎言的语言侦测器

《千谎百计》中,言语也常成为说谎者的罪证。德保罗和莫里斯认为的确如此:说谎者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回答问题;不过当计划的时间充裕时,他们的回答也会迅速 很多。此外,说谎者的言谈中包含了更多的负性信息,例如紧张和抱怨,态度也更加缺乏合作的诚意。谈话的内容也是出卖说谎者的理由。德保罗和莫里斯认为,说 谎者会尽量减少细节的描述,出于愧疚之外,也是想编造一个更完美的故事。不过他们的故事往往充满难以自圆其说,结构散乱。他们也不像其他人一样使用手势来 进行表达,并喜欢使用重复的言语。

德州奥斯汀大学校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潘尼贝克(James Pennebaker)编制了语言获得和词汇计数(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 LIWC)程序来进行书写内容的测谎分析。这套软件遵循了书面语的辨谎准则:首先,说谎者会减少第一人称的使用,叙述过程与自我有关的内容大大减少,以便推卸掉事件的主要责任。说谎者的文章还会掺杂仇恨,哀伤等负性词汇,透露出他们内心的紧张和负罪感。最后,说谎者很少使用 “除非”、“但是”、“没有”这样司空见惯的排除性词汇,撒谎让他们丧失了使用更复杂语言的能力。这套LIWC测验方法的准确性大大超过了测谎仪,正确率可达67%的。

艾克曼的慧眼识谎

计算机并非唯一揭开谎言奥秘的利器。人们相信,训练有素的观察人员一样可以准确分辨谎言和真相的细微差别——就像《千谎百计》里面那些专家一样!

美国心理学协会(APA)为FBI组 织的工作坊就负责教授在刑事案件中如何侦测谎言。学员们不仅要学习如何甄别谎言,也要学习认知偏差和记忆策略等基本的心理学内容。艾克曼指出,并非每个谎 言都有可辨识的特征,但例如在可脱口而出的问题上要思忖半天,抑或情绪反应不符合言语内容的情况还是比比皆是。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学员找到谎言的“突破口 ”,并强调基于被观察者的人格特点等背景进行判断。艾克曼要求询问者能够和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当人们敞开心扉的时候,才会讲出他们的故事。”

《千谎百计》里面的瑞·托雷斯(Ria Torres)是个天生懂得“察言观色”的好手,不经过训练就可以洞察说谎者细微的表情变化。现实生活中,艾克曼联手旧金山大学的莫琳·奥沙利文(Maureen O’Sullivan)博士也找到了一些在人群中凤毛麟角的天生辨谎高手进行培训。他们当中的可通过本文提到的策略辨别真伪,另一些则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对人们的言谈举止识别谎言。经过训练的人是否也能达到这些天赋“谎能”者的水平?奥沙利文的答案是,这和奥运会一样,有的人轻易可以跑进10s,有的人再怎么练也遥遥无望,“最终的能力还是个人素质和训练能力的综合作用。”

在艾克曼看来,好的辨谎专家应当是优秀的直觉心理学家。他们能准确判定人们在各种状况下的所知所想,并能寻觅到这些想法在行为上的蛛丝马迹。当然,辨谎的最终目的还是寻找真相,“发现真相比发现谎言要难得多。一个好的辨谎者应当更加擅长识别真相。”艾克曼如是说。

分享到其他网站:)

Bookmark and Share

Recomm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