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星期一

神经修复:路还有多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 19:15 科技日报

有了神经修复技术,是不是说离神经工程学(神经改造)不远了呢?

  本报记者王婷婷

  4月26日,为期两天的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第二届年会闭幕。会议上,来自18个国家的32名科学家联名提案《北京宣言》,该提案经理事会扩大会议讨论并最终获得参会代表表决通过。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大会组委会主席黄红云表示,《北京宣言》是神经科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它确立了神经修复学的概念和定义、研治对象、干预 方法、学科目标和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和遵循准则。神经修复异常艰难和复杂,因此促使各类神经退变疾病或损害的神经功能重建与恢复是神经修复学的核心目标, 任何对提高生存质量有益的功能改善都值得肯定和重视。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剧增,交通日益发达,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及各种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颅脑和脊髓外伤、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和罹患神经退变性疾病人数急剧上升,神经修复学将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医学学科。

  从世界体操名将桑兰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蹈演员刘岩,从30年前的唐山地震到去年汶川地震中脊髓损伤的幸存者,乃至更多的颅脑和脊髓外伤、神经退变性疾病、脑血管后遗症等疾病患者,神经修复学的发展或许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希望。

  ———连线专家———

  记者:神经修复在学界内是否还存在争议?

  黄红云: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和损伤后再生修复与功能重建,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者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由于中枢神经组织在结构上的脆弱性和功能上 的复杂性,其损伤往往意味着巨大的、不可逆的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一般认为,人在出生发育成熟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不再具有再生和修复能 力;神经元一旦损伤就会造成永久功能丧失,中枢神经一直被认为是不能修复的。经过国内外无数神经科学家努力,现已证实———神经损害造成的神经功能丧失是 可以部分修复的。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要做到损害后近乎完全的神经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神经修复针对哪些患者?黄红云:神经修复学研究治疗范围包括神经系统外伤性损伤、退行性变性损害、缺血缺氧性损害、脱髓鞘性损害、脑血管 疾病后遗症、感觉和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性疼痛,以及中毒性、物理和化学因素导致的损害,免疫、感染、炎症、遗传性和先天性或发育性和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 系统损害。

  记者:进行神经修复的手段有哪些?

  黄红云:神经修复学干预手段包括组织细胞移植、生物材料和生物工程、磁电刺激神经调控、药物或化学等,以及联合应用上述方法。其中细胞移植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干预手段,国内外越来越多医院正在开展。神经修复干预结果显示不仅能恢复患者部分神经功能,也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也存在局限性,从效 果来讲,干预手段不同,结果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情况下,与人们理想期望值都还有距离。联合多种方法治疗将是神经修复学发展方向,如法国医生采用激光针灸疗 法行神经修复治疗取得了一些效果;嗅鞘细胞移植联合激光针灸治疗,治疗效果就更好一些。现在是一个多学科融合交叉时代,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取长补短,互相 学习,更多地采取联合疗法,让患者更大程度受益。

  记者:那是否意味着常见的中风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能够得以治愈?

  黄红云:目前神经修复学临床治疗已经取得“0到1”的重要成果,即在临床上,神经损害后遗症期或晚期是可以修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神经损害患者 就能够恢复正常人的所有功能,治愈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等损害导致的后遗症或功能丧失仍是人们的梦想。以目前治疗水平,只能说帮助患者部分或小部分神经功能恢 复,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我们希望更多医生和患者了解神经修复学的发展,知道今天人类已经能够通过神经修复手段来减轻病痛,但对治疗效果应该有更客 观和现实的预期。

  ———观点链接———每一个微小改善都有意义

  阿尔伯特·鲍勃特法国激光刺激研究实验室主任

  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嗅鞘细胞移植后联合其激光针灸疗法可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水平以及内脏水平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尽管在已有临床手段下所能达到的功能修复程度与患者的理想尚有差距,但每一个微小改善都是有意义的。

  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不能修复

  李安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从目前的世界科技水平来看,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神经细胞)是不能修复的,理论上不行,临床上也不可能,这是我的观点。

  神经元是生物体内经过二十万年进化后最高级的细胞,具有目前科技无法解释的特有的功能,包括认知能力、兴奋和抑制的平衡、记忆功能等,在人类13岁后就已经成熟。一旦遭受损伤后,不会像人类的其他体细胞以同质增殖的方式达到修复,替补损伤的器官功能。

  目前,医学领域正在广泛研究的所谓的神经修复,确切的说应该是在脑的内环境下,干细胞形成和参与修复与神经元功能相关的组织结构。例如,干细胞 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滋养神经细胞的新生血管床,给遭受损伤的残存神经元形成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达到以间接方式修复神经元的目的。

  不可否认,很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在动物脑内或体外培养出形态、结构与正常神经元相似的“神经元”,但至今仍没有能够证实它们具有正常神经元的所有功能,可能仅具有正常神经元的一部分功能,因此,准确的命名应该是类神经元。

  2006年起,我们采用自体外周骨髓单个核细胞(具有多种骨髓源干细胞)以脑动脉介入的方式进行脑移植手术,也就是将自体的骨髓干细胞分离后, 直接移植到损伤(损害)部位的脑组织中,达到修复神经组织和功能的目的。累计完成脑损伤后遗症患者70余例,先天性痴呆49例。在认知能力的提高、偏瘫的 肢体功能恢复、语言功能的改善和痴呆患儿的智商提高四个方面有明显疗效。突出特点是避免了目前干细胞移植中的最大争议点———成癌风险。

  ———相关新闻———神经干细胞修复

  脑损伤找到新思路

  4月23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在神经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并被选为亮点文章重点介绍。

  此项研究由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杨振纲副教授领衔,他的课题组通过大鼠实验,发现了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再生中的独特行为方式。主流的观点认为,大 脑之所以不能够成功地修复自己,是因为脑内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太少。然而,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杨振纲课题组发现,大脑不能成功修复自己的原因,并不是因为 神经干细胞数量的问题,而是这些神经干细胞未能发育成“重建”神经系统所需要的特定类型的神经元。这一结果提示,若要利用神经干细胞进行治疗,就必须事先 通过有效手段有目的的使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发育成在受损脑区真正所需要的神经元。

  这一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需要进行干预,才能起到有效治疗脑部疾病的作用,从而为神经干细胞用于脑损伤修复指明了新的道路。在这一研究的基 础上,未来科学家将有望利用各种遗传学干预手段,去诱导人脑部神经干细胞分化出特定功能的神经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名词解释

  神经修复学

  神经修复学是专门研究神经再生修复和功能重建的神经科学亚学科,包括相应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采用组织或细胞移植、生物工程、生物、物理以及药 物或化学等各种干预策略,在原有神经解剖和功能基础上,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再生修复,重建神经解剖投射通路和环境路,改善神经信号传导,最终达到神经 功能恢复/重建的目的。

  研究治疗范围包括神经系统外伤性损伤、退行性变性损害、缺血缺氧性损害、脱髓鞘性损害、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运动障碍性疾病、中毒性和物理因素损害、遗传性和先天性或发育性神经损害以及其他神经系统退变和损害。

source: 新浪科技

分享到其他网站:)

Bookmark and Share

Recommended Reading